第三届天津滨海国际给水排水水处理展
尽管“7·21”特大暴雨引发的灾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是这次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留给城市管理者的警示是深远的。
环保产业内的专业人士道出了“7·21”特大暴雨造成的街道成河背后的关键:中国只重视城市外表的塑造,城市地下的管网以及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非常滞后。 据了解,北京地下排水管的破损率达65%,管道太小,尤其是还不能做到发达国家的“雨污分离”。
“7·21”的悲剧性事件,引起了地方政府对城市环保领域中水处理系统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水处理领域的商业机会。但从整个环保产业看,这些机会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好。
政策驱动下的前景产业
和其他产业不同,水处理产业是一个半封闭的市场,主要是跟政府打交道,需政府主导,政策导向性强。
环保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首先会建设污水工程和垃圾回收工程。
作为公认的朝阳行业,环保产业最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中。但是环保产业是一个大产业的概念,包含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废物的回收治理、环境监测和环保设备制造等众多领域,是一个跨产业、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水处理是环保行业中一个发展最为迅速,也是产业化和民营资本进入最多的行业。“和其他产业不同,水处理产业是一个半封闭的市场,非自由市场,主要是跟政府打交道,需政府主导,政策导向性强。”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徐荣表示。毕竟水处理产业涉及的业务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范畴,例如排水、工业废水的治理、市政废水的治理,这些都是城市的建设局、环保局主管,而水处理的投资也主要来自于政府。
尽管从2000年以后,水处理行业已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BOT模式也在这个产业开始应用,但是80%的投入还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十二五”期间,国家、各省相继将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几年政府出台的环保促进政策很多,在城市环境治理、乡村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污染治理、水源地治理等方面,政府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对这个产业的拉动很大。例如2011年出台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投资需求达1.5万亿元。
启明创投合伙人张勇透露,根据发改委报告和券商报道披露的数据,前几年,国家4万亿元的固投中至少有1万亿元投入在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系的环保产业中,尤其是水处理、可回收能源等领域。
全产业链运营成趋势
现在环保产业最有优势的企业是做全产业链,从设计院到工厂一体化,如有政府资源,拿到大的项目可以分包给别的企业。
江苏菲力集团的主营业务是污水处理,通过高性能的曝气系统改善水环境,对水体进行修复,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但江苏菲力集团副总经理邵琨琨坦言,环保行业的企业普遍规模都不大,年产值几千万元、一两亿元的企业是大多数。
“一个产值两三千万元的中型项目中标需要做两个月,而之前为了拿到这个项目,有可能要潜伏两年时间,企业普遍做的很辛苦,因此企业的规模也很难做大。”邵琨琨表示。
环保行业的特点是,每个项目前期都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需要销售部门长期跟进项目,花在政府公关、政府关系上的资源很多,一旦这个项目做完,又要投入到另外一个项目的准备和投标当中。如果运气好,一年也许可以多做几个项目,如果运气不好,也许收成就很差。因此,环保行业的企业大多都是销售收入起伏不定。
由于企业多、规模小,又缺乏市场化的公平竞争体系,这就导致严重的同质化的问题。企业普遍很少投入资金做研发和技术升级;同时,国内的招标一直都是低价招标的现状,谁的价格最低,就用谁的设备和方案,这导致企业经营维持在微利,很难拿出利润来做技术投入。
“水处理项目并非只接触政府就可以,还需要经过设计院环节,因为很多项目需要设计院先立项和设计规划,在立项的过程中如何把技术和产品设计到方案中,也至关重要。”邵琨琨说。
事实上,环保行业最有优势的是设计院,所有厂家都要找设计院,希望设计院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设计进去。现在环保产业最有优势的企业是做全产业链,从设计院到工厂一体化,如有政府资源,拿到大的项目可以分包给别的企业,最终实现从规划设计、咨询、生产制造、投资、运营、工程、解决方案一体化。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上,像威立雅、苏伊士水务集团等企业都是覆盖全产业链,这样不但成本下降,业务也很稳定。而在国内,目前已有永清环保[32.17 -1.59% 股吧 研报]开始进入上游开展环境评估和环境咨询的业务,而碧水源[35.90 -2.18% 股吧 研报]则通过收购北京门头沟水厂,进入到了运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