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控制
循环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水处理药剂有效控制循环冷却水水质的技术,要求做到“防垢、防腐、防藻类生长”,关键技术是防垢剂及缓蚀剂,还必须考虑环保。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个面临供水不足。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增长,缺水现象和水质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节约用水,搞好水处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至为重要。
对工业循环水的处理,其核心问题就是要选择采用优质安全的水处理药剂。因而对水处理药剂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当前水处理工作的热点。全面认识和用好水处理药剂,也是电力、冶金、化工、等企业负责水处理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最为关心的内容。
工业循环水给水为天然水,而天然水中不管是地表水(如河水、湖水、水库水),还是地下水(如井水、泉水、自来水)都含有杂质,如悬浮物、藻类物质,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即水处理),就会在热交换面上沉积,结生成水垢。一旦结垢,就会降低热交换率,腐蚀设备和危及安全生产。因此对工业循环水进行处理是很必要的,也是节能减排所必须的。
循环冷却水处理不仅要防垢防腐,还要防微生物。微生物种类较多,在循环冷却水中引发问题的主要有三类:藻类、细菌和真菌。它们一是从补给水中带入,二是由空气中带入。
藻类的危害:一是死亡的藻类成为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二是藻类在冷却塔填料上的生长会影响水分散和通风量,降低冷却效果。
循环水中存在大量细菌,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分泌黏液,把原来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和无机沉淀物粘合起来,附着于换热表面上,引起结生污垢和腐蚀。冷却中的细菌按其形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冷却水中的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两类。真菌往往生成在冷却塔的木质构件上,水池壁上和换热器中。真菌会破坏木材中的纤维素,使构件腐朽,产生细菌状粘泥,影响冷却效果。